肛竇炎引又稱肛隱窩炎(anal cryptitis)是指肛門齒線部的肛隱窩炎癥
性病變。常引起肛周膿腫,中醫稱為“臟毒”。為肛門感染的常見病癥,常并發肛乳頭炎。使乳頭肥大。同時也是化膿性疾病的重要誘因。由于癥狀較輕,易被病人和醫生所忽視。
1.排便時肛門疼痛,而且定位十分明確。
2.常常是肛門后位多見,因為此處是肛管內壓力最高的地方。
3.此外還會伴有肛門異物感、不適和肛管下墜感及肛門膿性分泌物。
細菌感染:
由于肛竇像一個漏斗,開口向上張著,糞便和其他臟東西,就很容易積存在竇里,同時也容易被硬的糞便擦傷弄破。細菌侵入之后就會引起肛竇內感染。
疾病因素:
細菌侵入之后就會引起肛竇內感染,并沿著肛門腺導管和肛門腺蔓延,所以
肛竇炎又是引起多種肛門直腸病的根源,如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肛瘺、肛裂、
痔瘡、肛乳頭炎等,肛管上皮癌的發生,也與慢性肛竇炎癥的刺激有關。
診斷:
1、里急后重,肛門部下墜感有便意,但去廁所卻解不出或者解很少大便。
2、疼痛 肛門處不適感和隱痛,排便時加重。
3、糞便中可帶有少量粘液和血。
4、肛門指診檢查肛竇及肛乳頭觸痛。
5.肛門鏡檢查 肛竇、肛乳頭充血和紅腫。
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鑒別:
1、肛裂,肛裂以肛門周期性疼痛,便秘,大便帶血為主癥,其疼痛程度較肛隱窩炎重,疼痛時間亦較長。
2、肛周膿腫,是肛隱窩炎進一步發展的結果,主要表現為肛周疼痛,逐漸加重,釀膿時呈雞啄樣痛,伴惡寒發熱等癥,血常規檢查白細胞明顯增多,中性粒細胞亦升高。
1、飲食預防:忌辛辣食物:
辣椒,酒類對直腸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過度進食則會引起直腸粘膜充血,擴張,辣椒和酒類也會刺激肛門瓣及肛竇,引起局部發炎而導致
肛竇炎,因此應少吃這類刺激型食物。
2、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便秘可適當用潤腸類制劑,也可用開塞露。
3、適當內服消炎藥。治療肛竇周圍的感染,起到預防肛竇炎的作用。
4、藥物灌腸。
保守療法
可以溫
鹽水坐浴局部,使局部保持清潔,并可在肛竇底部涂5%~10%硝酸銀溶液,每日1次。也可用橄欖
油30~60mL灌腸。也可以使用各種
痔瘡栓 和痔瘡膏。同時可口服抗生素,治療引起該病的腹瀉等腸道感染;或使用緩瀉劑,使糞便排泄正常,如麻仁潤腸丸等。由于肛竇的解剖及生理特點,其竇口向上,積 存的糞便殘渣及膿汁不能完全排出,多不能完全治愈,只能減輕癥狀。
手術療法
肛竇炎經藥物治療無效,或肛竇內已成膿腫,或并有肛乳頭肥大和隱性瘺管的病人,宜采用手術洽療,只要的治療方法有肛竇切開術和肛竇切除術。
(1)肛竇切開術,適用于單純隱窩炎,或已成膿,或伴有隱性瘺管的病人。
操作方法:先將肛門部消毒,在局麻或腰俞穴麻醉下,病人取截石位或倆臥位,在肛門鏡下,暴露病灶,沿肛竇作縱形切口,使引流通暢。創口用
黃連素膏紗條或生肌玉紅膏油紗條進行壓迫止血。病人術后每日便后坐浴,局部用生肌玉紅膏換藥。
(2)肛竇切除術,適用于肛竇炎伴有乳頭肥大的病人。操作方法:先在肛門部消毒,在局麻或腰俞穴麻醉下,病人取截石位或側臥位,在雙葉肛門鏡下,暴 露病灶,將肛竇、肛門瓣作縱形切口長約1cm,深達切斷部分內括約肌,清除感染的肛腺及其導管,結扎出血點,用彎止血鉗夾住切口一側肛管及粘膜,連同增生 的肛乳頭一起結扎。然后用同法處理對側切口,術后處理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