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腦卒中的20%~30%,發生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有關,即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腦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數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咽障礙等后遺癥。
1.運動和語言障礙
運動障礙以偏癱較為多見;言語障礙主要表現為失語和言語含糊不清。
2.嘔吐
約一半的患者發生嘔吐,可能與腦出血時顱內壓增高、眩暈發作、腦膜受到血液刺激有關。
3.意識障礙
表現為嗜睡或昏迷,程度與腦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關。在腦較深部位的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大多會出現意識障礙。
4.眼部癥狀
瞳孔不等大常發生于顱內壓增高的患者;還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動障礙,如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兩眼凝視大腦的出血側。
5.頭痛頭暈
頭痛是腦出血的首發癥狀,常常位于出血一側的頭部;有顱內壓力增高時,疼痛可以發展到整個頭部。頭暈常與頭痛伴發,特別是在小腦和腦干出血時。
1、外界因素
氣候變化,臨床上發現,腦血管病的發生在季節變化時尤為多見,如春夏、秋冬交界的季節,現代醫學認為,季節的變化以及外界溫度的變化可以影響人體神經內分泌的正常代謝,改變血液粘稠度,血漿纖維蛋白質、腎上腺素均升高,毛細血管痙攣性收縮和脆性增加。短時間內顱內血管不能適應如此較為明顯的變化,即出現血壓的波動,最終導致腦出血的發生。
2、情緒改變
情緒改變是腦出血的又一重要誘因,包括極度的悲傷、興奮、恐懼等,臨床工作總我們發現,多數腦出血患者發病之前都有情緒激動病史,甚至曾有人做過研究,證實臨床上近30%的病人是因生氣、情緒激動導致腦出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短時間情緒變化時出現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突然升高,原本脆弱的血管破裂所致。
3、不良生活習慣
吸煙對人體有較為嚴重的健康影響是得到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長期吸煙可以使得體內血管脆性增加,對血壓波動的承受能力下降容易發生腦血管破裂。而長期飲酒可引起血管收縮舒張調節障礙,并出現血管內皮的損傷,血管內脂質的沉積,使得血管條件變差,易發生腦出血。此外,經常過度勞累,缺少體育鍛煉,也會使血粘度增加,破壞血管條件,導致腦出血的發生。
檢查
1.CT檢查
顱腦CT掃描可清楚顯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腫形態、是否破入腦室以及血腫周圍有無低密度水腫帶和占位效應等。病灶多呈圓形或卵圓形均勻高密度區,邊界清楚,腦室大量積血時多呈高密度鑄型,腦室擴大。1周后血腫周圍有環形增強,血腫吸收后呈低密度或囊性變。動態CT檢查還可評價出血的進展情況。
2.MRI和MRA檢查
對發現結構異常,對檢出腦干和小腦的出血灶和監測腦出血的演進過程優于CT掃描,對急性腦出血診斷不及CT。
3.其他檢查
包括血常規、血液生化、凝血功能、心電圖檢查和胸部X線攝片檢查。外周白細胞可暫時增高,血糖和尿素氮水平也可暫時升高,凝血活酶時間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異常提示有凝血功能障礙。
診斷
中老年患者在活動中或情緒激動時突然發病,迅速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以及頭痛、嘔吐等顱高壓癥狀應考慮腦出血的可能,結合頭顱CT檢查,可以迅速明確診斷。
1、定期檢查
2、穩定情緒
保持樂觀情緒和精神愉快,做到心境平靜,減少煩惱,悲喜勿過,淡泊名利,知足常樂。遇到重大事件應注意冷靜,避免情緒過度激動,防止血壓突增。 3、戒除煙酒
嗜好煙酒者應予以戒除或加以節制,因為酒和煙都能使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加速動脈硬化,有高血壓病、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癥的人,尤應戒除煙酒。
4、注意飲食
日常膳食要保持清淡,注意低脂、低鹽、低糖,鹽分攝入量控制在每天6克以下。少吃動物的腦、內臟,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搭配適量瘦肉、魚、蛋品。
5、預防便秘
若大便板結,排便用力,不但腹壓升高,血壓和顱內壓也同時上升,極易使小血管破裂而引發腦出血。一定要預防便秘,將此類危險減至最低。
6、防寒避暑
避免因低溫和高溫導致血管舒縮功能障礙、血壓波動幅度劇增而發生意外。尤其冬天是疾病高發季節,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7、勞逸結合
建立合理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制度,保證足夠的睡眠,避免身體過度勞累和精神過度緊張,超負荷工作可誘發腦出血。可參加適當的文娛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
治療原則為安靜臥床、脫水降顱壓、調整血壓、防治繼續出血、加強護理防治并發癥,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殘疾率和減少復發。
1.一般應臥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和血壓升高。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征,注意瞳孔變化和意識改變。
2.保持呼吸道通暢,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時及時行氣管插管或切開術;有意識障礙、消化道出血者:直禁食24~48小時,必要時應排空胃內容物。
3.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計算,如有高熱、多汗、嘔吐,維持中心靜脈壓5~12mmHg或肺楔壓在10~14mmHg水平。注意防止水電解質紊亂,以免加重腦水腫。每日補鈉、補鉀、糖類、補充熱量。
4.調整血糖,血糖過高或過低者,應及時糾正,維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間。
5.明顯頭痛、過度煩躁不安者,可酌情適當給予鎮靜止痛劑;便秘者可選用緩瀉劑。
6.降低顱內壓,腦出血后腦水腫約在48小時達到高峰,維持3~5天后逐漸消退,可持續2~3周或更長。腦水腫可使顱內壓增高,并致腦疝形成,是影響腦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積極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是腦出血急性期治療的重要環節。
8.康復治療,腦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進展,宜盡早進行康復治療。早期分階段綜合康復治療對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有益。